福建,一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时代脉动的土地。它既是革命烽火的重要策源地,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更激荡着侨乡儿女“爱拼才会赢”的精神追求。为响应“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时代号召,必赢国际437官网“闽潮红韵”实践队于2025年7月踏上这片热土,在必赢国际437官网党委副书记王骏的带领下,以青年学子的视角,探寻福建发展的精神密码,力求将课堂所学的经管理论与基层治理、企业战略、文化传承的鲜活现实相结合,践行“学术服务社会”的使命,争做新时代的答题人。
经济改革:敢为人先,于特区浪潮中领悟改革魄力
中国的经济改革并非单一的顶层设计,而是一场中央宏图与基层智慧同频共振的伟大实践。在本次实践中,队员们深刻体悟到,改革的成功既源于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也离不开深入人心的群众工作方法。
在厦门,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了改革开放的宏伟篇章。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全景式地再现了鹭岛波澜壮阔的“春天的故事”。1981年湖里的一声开山炮响,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大幕,这座昔日的海防小城,从此开启了向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都市的蝶变历程。从最初0.8平方公里的试验田扩展至如今170平方公里的特区范围,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3亿元增长至突破8000亿元,这一系列数据不仅是经济体量的跨越,更是“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特区精神的生动注脚。移步厦门市规划展览馆,实践队员们则看到了改革蓝图的精妙落地。从老照片里的渔村旧影到未来图景中的科创园区模型,展览馆清晰地展示了城市决策者如何在守护历史肌理与勇敢向新而生之间取得平衡,印证了成功的改革不仅追求经济增速,更注重可持续与人本的发展理念。
如果说厦门的宏观叙事展现了改革的魄力,那么华安县先锋村的基层实践则揭示了改革的智慧。在“四对比,五算账”教育馆,实践队员们学习了一种源于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这一方法历经多次更新完善,在新时代形成了“比胸怀、比责任、比道理、比事实、比担当”和“算情感账、算利益账、算成本账、算得失账、算法律账”的丰富内涵。它通过新旧对比、算清利弊,将复杂的政策方针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道理,有效凝聚了民心,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馆内资料显示,这一工作法仍在“不断革新”,体现了改革工具本身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将厦门经济特区的宏大成就与华安乡村的治理方法并置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改革成功的双重逻辑:顶层设计的大胆构想,必须与深入基层的有效动员紧密结合,才能将蓝图变为现实。
企业参访:爱拼会赢,于实体根基中探寻发展密码
“晋江经验”是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结晶,其实践伟力在众多龙头企业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实践队员们深入晋江,探访了这一经验如何从理论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行程的起点,是全国唯一以“晋江经验”为主题的展馆——晋江经验馆。步入馆内,实践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穿行于“历史记忆”、“经验提出和践行发展”、“未来展望”三大展厅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影像、一件件承载岁月的实物展陈,全景式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七下晋江、深入调研并系统总结“晋江经验”的历程。在这里,实践队员们系统学习了“晋江经验”的理论精髓——“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前者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实体经济为根基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后者则为处理工业化与城市化、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等关键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这些理论思想与晋江从“高产穷县”到“全国县域经济五强”的跨越式发展历程相互印证,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这一伟大实践背后的奋斗逻辑与理论智慧。
在恒安集团,实践队员们参观了企业发展史馆,见证了其如何从一片“卫生巾”起家,到做好“一张纸”,再到成长为多品类的家庭生活用品巨头。其历经三次管理变革,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精准捕捉机遇,将“晋江经验”的理念转化为生动的企业实践。
在盼盼集团,近乎无人工干预的高度自动化生产线给实践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先进的管理系统与智能化的生产环境,充分彰显了实体经济与“中国智造”深度融合的强大实力,生动诠释了“晋江经验”中以创新为本的发展路径。
卡尔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则展示了“晋江经验”的国际化视野。作为一个源于西班牙的运动品牌,卡尔美在中国企业的运营下实现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发展。其“党建+品牌”的特色模式尤为引人注目,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企业管理,推动了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的协同发展。
在七匹狼中国男装博物馆,实践队员们沉浸式体验了“狼文化”的品牌精神。七匹狼通过打造博物馆,将“拼搏、团结、坚韧”的品牌内涵与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相结合,成功以文化提升了品牌附加值,展示了“晋江经验”在文化赋能层面的创新应用。
经济科普:润物无声,于启蒙课堂中播撒经邦火种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是必赢国际437官网学子行动的内在指引。此次实践,队员们不仅是观察者和研究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教育的践行者。
实践队员们为华安县工会职工子女暑托班的孩子们精心设计了四堂各具特色的科普课程,将经管知识的种子播撒进童心。在朱永麒的《“管”你有没有“理”》课程中,队员们将西游记故事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巧妙结合,并指导孩子们用SMART原则制定暑期计划,让管理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罗曼琳的《经济学也能做实验?》则将课堂变为实验室,通过“金币交易师”的讨价还价和“土楼保卫战”的公共物品博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亲身体会公平与合作的重要性。陈凯燕和张晶琪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小岛生存历险记》,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中,循循善诱地解锁经济学的基本概 。而鲍赵馨和史慧一的《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课程从超市打折、盲盒热潮等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孩子们发现日常小事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激发了热烈的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实践队员们的目标并非灌输知识,而是“激发他们对这门‘经世致用之学’的好奇心”,为他们打开一扇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新窗口。课堂上,孩子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与实践队员们积极互动。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更是我院育人使命的生动体现,展现了经管学子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启迪未来的实际行动。
红色教育:烽火淬炼,于红色印记中赓续奋斗血脉
福建的红色历史,是理解其坚韧不拔精神气质的根源。实践队员们通过走访多个革命旧址,对“红色精神”的丰富层次有了更为立体和深刻的认知。
在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实践队员们为革命先辈的信仰伟力所震撼。1930年,中共福建省委的同志们仅用15分钟,便以零伤亡的代价成功营救出40余名同志,创造了“中外劫狱史的奇迹”。这一事件展现了城市地下斗争的严密组织、过人智慧与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而在晋江的红色粮仓,实践队员们则看到了革命的另一面——深植于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这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普通粮仓,曾是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和物资供应站,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生动诠释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内涵。
从晋江的八二三战地公园到厦门的胡里山炮台,实践队员们串联起一条百年海防的历史脉络。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巨炮,见证了近代中国“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艰难探索;而八二三战地公园的累累弹痕,则记录了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这些遗迹共同说明,福建自近代以来始终处于国家战略的前沿地带。从晚清的海防要塞,到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中心,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海峡前线,这片土地始终淬炼着忠诚、斗争与奉献的红色基因,为今天的改革发展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嘉庚风范,于侨乡情怀中筑牢报国之志
在福建,爱国主义有着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它与广阔的海洋和海外侨胞的赤子之心紧密相连。陈嘉庚先生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在陈嘉庚纪念馆,实践队员们深刻感悟了这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崇高风范。他“出卖大厦建厦大”的壮举,生动诠释了其“教育为立国之本”的坚定信念。他所倡导的“忠公、诚毅、勤俭、创新”品格,至今仍是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步入由嘉庚先生倡建的华侨博物院,一封封泛黄的侨批、一件件朴素的实物,无声地诉说着海外侨胞创业的艰辛、报国的热忱与开放包容的胸怀。这些展陈让队员们认识到,爱国主义并非空洞的情感,而是通过兴办教育、支援建设、投身革命等具体行动体现出来的责任与担当。
在集美塔,实践队员们看到了嘉庚精神的传承与新生。这座集美新城的地标建筑,不仅承载着闽南文化的脉络,更创新性地设立了“5G+AR党史馆”,将红色历史与现代科技相融合,让精神传承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兴学,其核心信念在于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这一思想与来自中国师范教育最高学府的队员们产生了强烈共鸣,使他们更加明晰自身所学、所为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坚定了投身强国建设的远大志向。
结语:从思想寻根到行动自觉的青春誓言
八闽大地的实践之旅,是一次深刻的“学思践悟”。实践队员们从历史底蕴中解码精神传承,于发展浪潮里洞察时代脉动。他们认识到,“红色基因”并非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而是流淌在特区建设者敢闯敢试的奋斗身影里,熔铸在晋江企业家爱拼会赢的实干精神中,更是传承于侨乡先辈倾资兴学的家国情怀里。
这段旅程将课本中的抽象概念——经济特区、晋江经验、华侨精神——转化为队员们可感可知的鲜活现实,淬炼了大家“经世致用”的专业信念。如今,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立志成为“历史的传薪者”与“现实的拓荒人”。未来,我院学子将带着这份热忱与思考,做历史的传薪者,让红色精神、特区魄力接续传承;更要当现实的拓荒人,把调研的洞察、实践的感悟,化为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在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